ued体育-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admin
2025-10-17
19
初秋的北京,天气微凉,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,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明亮的灯光下,十多个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的孩子正手持花剑,或专注地进行步法练习,或两两一组进行实战对抗,金属剑身相击的清脆声响、教练的指导声、孩子们偶尔发出的呐喊与笑声交织在一起,充满了活力与激情,场边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正静静观察着,目光中流露出欣慰与期待。
“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,脸上洋溢着专注和快乐,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。”在接受采访时,王钰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他的核心观点,“过去一段时间,线下体育活动受到了不小的影响,随着形势好转,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急于追求成绩,而是首先要让孩子们重新找回击剑运动的乐趣,享受重回剑道的过程本身。”
回归初心:快乐是坚持的动力
击剑,这项被誉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的运动,近年来在中国,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,发展迅速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、反应速度和协调性,更能培养礼仪、专注力、策略思维和临场应变能力,任何运动的长期参与,都离不开内在驱动力的支撑。
“我们观察到,有些孩子在过去一段时间训练不系统后,回来会有些生疏,甚至产生一点畏难情绪。”王钰分析道,“这个时候,如果教练和家长一味强调技术恢复、强调比赛名次,可能会适得其反,让孩子产生压力,甚至失去兴趣。”
他认为,青少年击剑训练的“初心”应该是激发并保持孩子们对这项运动的热爱。“击剑的装备很酷,持剑的感觉很独特,实战中‘击中’与‘被击中’的博弈充满乐趣,我们要做的,是引导他们去发现和体验这些内在的快乐,而不是让击剑变成又一个枯燥的‘任务’或‘负担’。”
王钰分享了一个案例:一个名叫李明的十岁男孩,之前训练中断了数月,回来后明显自信心不足,不敢做动作,教练没有急于纠正他的技术细节,而是安排他多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对抗游戏,降低胜负心,鼓励他大胆出剑。“几周后,这个孩子眼里的光又回来了,他现在每次来训练都特别积极,因为他觉得击剑好玩,有了这份快乐,技术的提升反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”
协会举措:营造快乐击剑氛围
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、快乐地重返剑道,北京市击剑协会在王钰等负责人的推动下,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。
是强调基础训练与趣味性相结合,协会鼓励旗下会员单位和俱乐部教练,在恢复期训练中,融入更多游戏化、情景化的教学元素,将步法练习编成节奏游戏,将战术讲解融入故事场景,让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变得生动有趣。
“我们要求教练们暂时不要把‘出成绩’放在第一位,”王钰说,“现阶段,评价一堂训练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,是看孩子们下课的时候是不是还意犹未尽,是不是期待着下一次课。”
协会计划在近期内组织多场面向青少年的非竞技性、趣味击剑活动。“击剑闯关嘉年华”、“亲子击剑体验日”等,这些活动弱化了排名和奖牌,更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感,旨在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击剑的魅力。
“我们甚至可以考虑设置一些‘最勇敢奖’、‘最佳进步奖’、‘最有风度奖’等,表彰在精神层面和态度上有突出表现的孩子。”王钰补充道,“击剑精神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‘礼仪’,尊重对手、尊重裁判,这些品质的培养,与技术的提升同等重要。”
协会也注重对教练员的引导和培训。“我们定期组织教练员交流研讨会,分享如何调动孩子积极性、如何设计趣味课程的经验,教练的心态和教学方法,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击剑的感受。”王钰强调,一个懂得鼓励、善于激发兴趣的教练,是孩子能够持续热爱击剑的关键因素。
家长角色:陪伴与鼓励胜过苛责

在帮助孩子享受击剑的过程中,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,王钰特别呼吁家长们调整心态,成为孩子重返剑道的“助力者”而非“压力源”。
“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一段时间没练,动作生疏了,或者比赛成绩不理想,会比孩子还焦虑,甚至在场边指责、训斥,这种行为非常不可取。”王钰坦言,“这会把击剑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瞬间摧毁。”
他建议家长,多给予孩子理解和鼓励。“放下过高的期望值,多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,今天他敢主动进攻了,今天他的姿势更标准了一点,这些都值得表扬,要多问‘你今天玩得开心吗?’、‘你学到了什么?’,而不是只问‘你赢了吗?’、‘你击中了几剑?’。”
家长的陪伴和支持,是孩子坚持运动的重要力量,王钰希望家长们能和孩子一起了解击剑文化,欣赏击剑运动的美感,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体验,“当家长也能感受到这项运动的魅力时,他们就更可能以一种欣赏和鼓励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训练和比赛。”
展望未来:快乐是根基,人才自会涌现
谈及北京市青少年击剑的长远发展,王钰表示,夯实群众基础、提升运动普及度和参与者的幸福感是根本。
“一个庞大的、真正热爱击剑的青少年群体,是我们这项运动发展的土壤,只有孩子们真心觉得击剑好玩,愿意长期投入,我们才能从中发现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苗子。”他认为,快乐的体验是长期坚持的基石,而只有长期坚持,才可能谈得上攀登技术高峰。
随着北京市各类击剑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稳步恢复,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重新穿上帅气的击剑服,走上那条狭长而充满挑战的剑道,在王钰看来,那不仅仅是一条比赛竞技的赛道,更是一个锻炼品格、收获成长与快乐的舞台。

“我们希望,每一个拿起剑的孩子,首先感受到的是快乐,是挑战自我的勇气,是智慧碰撞的激情,是礼仪熏陶的优雅,成绩和荣誉,应该是这份热爱的自然延伸,而不是沉重的负担。”王钰最后说,“让击剑回归其运动的本质,让孩子们纯粹地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,这是我们当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”
训练馆内,又一轮实战练习结束,一个小女孩摘下护面,额头上挂着汗珠,脸上却是灿烂的笑容,正兴奋地和同伴比划着刚才的交手过程,王钰看着这一幕,也露出了微笑,这快乐的笑容,或许正是北京击剑未来希望的最好诠释。

评论